第七百八十三章 喜得貴子,故事終結 (5)
關燈
小
中
大
表明有假?萬一這要是北原人試探之計,必有後招,楚妃那邊怕就危險了,眼下戰事正到緊要關頭,西、北二廷負隅抵抗,我西梁與大隆的聯盟不能發生任何閃失,否則,難保不會功虧一簣,給北原人茍延殘喘之機,我把這女俘留在身邊假作中計,且看她還有什麽手段。”
果然還是那位狡計多端的虞灝西,幾乎準確洞悉北原謀士之計——
原來,當日那謀士提醒西廷王:“多年之前,臣下暗潛西梁,得聞一蹊蹺之事,都說那時的大君殿下傾慕故國蘇氏五娘,奈何大隆明宗賜婚,讓蘇氏嫁給虞沨,大君殿下仍然執迷,後得一婢,與蘇氏酷似,從而集寵一身,甚至大君欲娶之為夫人,為此還遭至月王後的不滿,可臣下卻留意到一事,蘇氏曾經被擄,而虞沨出使西梁時,大君府突然失火,鬧得封城禁關,後不久,蘇妃莫名就被解救,那位大君盛寵的侍妾卻染疾不治。”
謀士懷疑:“太多巧合與蹊蹺,故,臣下疑心當初蘇妃是被西梁王所擄,後來被虞沨救回,若真是如此,西梁王勢必不會因為一個酷似蘇妃者而動情,若證明此點,就能證明當初那位在西梁集寵一身的‘倩盼’實乃蘇妃,雖然美人計不成,但可將蘇妃再度擄掠,使其不知所蹤,虞沨當然會懷疑西梁王,兩人勢必生隙,說不定會造成兩國大動幹戈。”
“那要是西梁王中了美人計?”
“那多半就是臣下多疑了,倩盼確實存在並集寵一身,既然蘇妃當年被擄一事與西梁王無幹,虞沨也不會懷疑虞灝西而心生嫌隙,前計行不通,但只要讓虞灝西中計,可用後計。”
這位女俘實為北原謀士苦心尋得精心訓練的奸佃,潼城難保,她混進將軍府,恃機“色誘”獲寵,待得進入西梁後宮,便可楚心積慮施行間術,而西廷王刺殺大隆輔政王之計,也由此緊鑼密鼓地籌劃推進。
番外之十一——曾經滄海的遺憾
這一年,大京第一場冬雪紛揚而至後,西梁後宮卻是一片張燈結彩、花團錦簇,好些月來,沈寂卻並不消停的妃嬪們,從婉轉心機的模式迅速轉變成為爭奇鬥艷,翹首以待唯一的主人,英明神武的君王凱旋而歸。也終於,盼到了鸞駕回朝的大喜之日。
在一片喜慶沸騰裏,唯有三處殿堂冷冷清清。
芙蓉殿,因曾經集寵一身的慧嬪歿逝,就此哀淒,那些宮人有忠心不二的積蓄能量準備哭訴喊冤,力求將罪魁禍首宛妃置於死地,也有墻頭草,難免為前途擔憂,籌謀著重新擇主求庇。
秋棠殿,出身顯赫並育有王嗣的宛妃居然被孔奚臨下令軟禁,哀淒中更蘊怨憤無限,宛妃和她的心腹委屈不已又鬥志昂揚,力爭狡言善辯哭訴陳情,證明/慧嬪是咎由自取,在得順利過關的同時爭取把孔奚臨倒打一耙。
采薇殿,宛貴妃白衣勝雪、長發披肩,發不佩釵環,面不施脂粉,這是正要上演跪席待罪的戲碼。
宮人入內,臉上卻忍不住喜氣洋洋:“娘娘,陛下已經回宮,正在召見群臣,奴婢從秦公公那兒得知,陛下大安,無任何傷病,實乃天佑西梁,也不枉娘娘日夜求祈。”
宛貴妃輕睨一眼心腹,神情嚴肅:“把你臉上的愉悅給本宮收斂起來,慧嬪小產,傷及陛下子嗣,都是本宮疏忽大意的過錯,你還笑得出?”
呵退宮人後,宛貴妃自己卻掩不住得意,唇角輕輕一卷。
這回陛下親征,還真是天賜良機,否則她縱有百計千策,也不敢輕易實施。
她是宛氏庶支嫡女,論身份,要比堂妹低了一頭,奈何她更有運數,率先育下大王子,母憑子貴,原本以為會成六宮之主,哪知最終止步於貴妃之位,她如何心甘?更別說堂妹竟然也得一子,直接威脅兒子將來奪儲,她實在不能心安。
慧嬪雖出身不顯,卻有傾城之色,集寵一身,她若再生下王子,只能讓爭奪越加激烈混亂。
好在堂妹愚鈍自大,兩三句挑撥,就激得她出手教訓慧嬪,存心使其小產。
更好的是這回出面懲治堂妹的“惡人”是孔奚臨,宛貴妃更是不用擔待半點責任,如果沒有孔奚臨在前,她難免會處兩難之境,處治了宛妃會被族人責罵,置之不理又發愁在陛下面前難以交待,這回可好,簡直就是不廢吹灰之力,便一石數鳥。
姓孔的既然敢軟禁宛妃,勢必出自陛下重懲之意,宛妃這回,就算留得一條性命,也只能幽居終身,沒了她這個母妃,二王子何足為懼?族人也會掂量,宛氏已經賠了一個女兒,唯有將厚望寄予她的身上。
只要她再行賢良之舉,悔失職之過,小心謹慎不要觸動陛下痛失寵妃與子嗣的怒火,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這時,趁冰雪未融、冷風刺骨,在殿前跪席待罪,受上一些皮肉之苦而已。
宛貴妃毫不懷疑君王處理完政務後,會來她的采薇殿,她可是妃嬪之首,大王子的生母,在慧嬪之前也曾集寵一身,這時的她年華未老風韻仍盛,又歷來謹慎溫婉毫無過失,她堅信自己在君上心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宛妃已註定失勢,君上即使為了安撫宛氏,也要厚待於她。
哪知這一跪,及到天光晦沈夜深人靜!
宛貴妃終於支撐不住,只覺渾身血液有如凍固,意識都模糊起來,才下令陪跪的心腹暗暗打探君上去向。
得到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娘娘,秦公公告之……陛下從潼城帶回一女,據聞是北原降俘,竟然,竟然……安置在了闌珊殿……陛下也在闌珊殿留宿……”
宛貴妃目瞪口呆,闌珊殿,便是王嗣都被嚴禁不得踏入一步,居然被一賤婢……
宮人再添一道霹靂:“秦公公還說,那降俘女婢,與倩盼娘子十分肖似。”
這堅決是比慧嬪更有威脅的存在!宛貴妃只覺胸口鮮血翻湧,兩眼漆黑,在昏厥之前,卻還不忘叮囑:“萬萬不能驚動陛下。”
闌珊殿中,燈火搖紅,金帳之內一片歡好郁息,那柔弱無骨的女子癱軟在男子**的胸膛上,氣息裏尚餘嬌/喘,雙目更如盈盈秋波。
“這處殿堂,你可喜歡?”削尖的下頷抵在柔軟的發頂,慵懶的君王語音繾綣,仿那情/欲還未淡去,只眼睛裏,一片明顯的森涼。
“婢妾卑微之身,能蒙君寵已為萬幸,實不敢再當如此榮華之所。”
虞灝西輕輕一笑,有若深淵的眼底就像長出荊棘一般:“以後莫再以婢自稱,孤明日就封你為……妃位可好?賜號,玉妃。”
於是次日,整個西梁後宮好比發生了一場地動,人人皆聞一介降俘居然被封妃位,並賜住眾人不敢企及的闌珊殿,自是憤憤不平,惜現下,西梁諸多顯貴完全被虞灝西鎮服,對後宮之事不敢饒舌多嘴,便連宛氏,既不敢為宛妃求情,更不敢質疑君上“重色”,沒有家族援助,女人們也就只能憤憤不平而已。
又過數日,眾嬪妃終於陸續聽說了玉妃肖似倩盼一事,就連憤憤不平都失去了興趣——當年那倩盼,可是險些當王後的人,可惜命薄,君上為她,以致後位虛懸,可見其隆寵無人堪比,這玉妃命好,誰讓肖似倩盼呢?
只有少數知道真相的人頗覺訥罕,比如金元公主,又比如孔小五。
可這兩個也算深悉君上脾性,知道有些話不能多問,尤其孔小五,當年他無奈之下被蘇妃要脅得瞞天過海,至今仍然忐忑,生怕“罪行敗露”遭到“恩斷義絕”“事後清算”,雖情知君上絕無可能當真被個肖似之人迷惑心志,也只當置之不聞。
大覺敏感之人是安瑾,難免擔憂這個執意妄為的君上又有什麽不良企圖,一封密信,急送大隆,千叮萬囑自家嫂嫂要小心防備。
金元公主也為這事專程請教了薛國相,得到“放心”二字,倒便擱放下來。
玉妃就這麽成為西梁臣民嘖舌驚嘆的寵妃,以及宛貴妃心頭那根無比尖銳的利刺。
一時間,關於玉妃如何受寵的傳說每日都有新聞——君上竟然讓王子們每日拜省玉妃,這可是貴妃都沒有的榮耀!誰不知道,貴妃雖為大王子生母,可除卻年節禮祭,不能私見;哲津部進貢的寶物鮫珠冠,被君上賜給了玉妃;新歲禮君上攜玉妃詔見群臣;君上又帶玉妃出巡了;玉妃愛音律,君上為此親譜樂章。
一時間,誰都不會懷疑倘若玉妃得子,將來勢必封後。
可惜,玉妃作為佃作,早飲下絕嗣藥。當然,傳出來的理由是玉妃身為北原俘婢時,被家主下藥。
玉妃不能有孕,於是西梁王打算將宛妃所出二王子記在玉妃名下,並特允其親自教養。
宛貴妃總算坐不住了,她決定冒險動手根除威脅,於是開始收買玉妃身邊宮人。
終於讓她“打探”到,玉妃竟然是北原佃作,仗寵收買宮人與外界佃作勾通,而北原人正在策劃刺殺大隆輔政王,此計陰險狠辣,卻大有成功之機,待大隆帝君親政而息戰,再由玉妃進言陛下停戰,以為北原西廷爭取茍延殘喘之機。
宛貴妃長籲口氣,事情很簡單,她只要靜觀其變,待大隆輔政王遇刺而亡之時,將玉妃身為佃作證據呈上,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必須要當東華公主面呈,東華公主與大隆輔政王兄妹和睦,哪裏能忍玉妃這個敵國幫兇,倘若陛下“重色”而置國政不顧,東華公主勢必不肯罷休,為兩國邦交,陛下也只能懲治玉妃。
為何不在這時揭露?很簡單,宛貴妃手中只有一封從玉妃處盜得未及焚毀的密函,這時就算呈上去,玉妃也可狡言是被汙陷,極有可能脫身,只有當輔政王身死!惡果造成,才能致玉妃無翻身之境。
自作聰明的貴妃根本沒有料到,她的反應早在玉妃掌握。
做為北原悉心培養的佃作,玉妃當然心思深沈,她對西梁後宮的情形不說了如指掌,也知之五六,早聽說西梁後位空懸,宛姓二妃出身尊貴皆育王嗣,勢必有所企圖,當出她這麽一位寵妃,哪能甘心失寵而居其下?
讓玉妃趁心如願的是,宛貴妃果然城府深沈,自己奉上這麽一個要命的把柄,她勢必會善加利用爭取一刀斃命。
可是呢,當輔政王遇刺,宛貴妃當東華公主之面發難,玉妃自然會喊冤,抵死不認,反稱宛氏為陷她於死而生毒計,刺殺輔政王之事是宛氏所為。
當然,玉妃毫不懷疑西梁王為了兩國邦交會殺她以作交待,但她的任務僅只是在東華公主的心裏埋下一粒懷疑的種子。
此計本來就有陷井,宛貴妃自作聰明以為待輔政王死就能陷她於萬劫不覆,卻沒料到,北原王早有謀劃,那個刺客,與宛氏不無關系,正是被宛貴妃兄長因“機緣巧合”而救,好心送往大隆的母子二人。
東華公主只要留心一察,不難發覺蹊蹺。
而已經潛入公主府的佃作到此時就能發生作用,說服東華相信是西梁王一心維庇宛貴妃,才殺她這個降俘交待。
當然,如果西梁王當真重色輕國,那就更好辦了。
玉妃早有為國捐軀之意,她的父母家人,都是死在西梁軍的鐵騎刀劍之下,此仇不共戴天。
可這位烈性女子萬萬想不到的是,所有一切,盡在虞灝西掌握。
當宛貴妃一得到玉妃“勾結敵國”的書證之時,不出一刻,虞灝西就知道了所謂密函的詳細內容。
當然,他也完全洞悉了北原人的奸計。
時值春花浪漫、黃鶯鳴翠的大好時節,西梁王將那“密函”於春光明媚裏細細看來,大笑擊案,一旁薛東昌、孔奚臨疑惑不解,好容易盼得“密函”一觀。
薛東昌不明所以,在聽君上詳細解釋後才扶額驚嘆:“北原蠻子居然有這般玲瓏心腸,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孔奚臨冷哼一聲:“也就只能對付你這般四肢發達的貨色才有效用。”
這邊西梁王卻已經讓人研墨,修書一封速遞正在微服私仿了解稅制改革是否有益百姓的輔政王,卻只有寥寥一句:“王爺當心,令郎殺你來了。”
楞頭楞腦的薛東昌又再問道:“陛下是否應當再與楚王妃寄書提醒?”
孔奚臨再度冷哼,那話卻沒出口:憑蘇妃的智計,哪能真被這般淺陋之謀算計,那女人可是連我都能要脅住的,當初她怎麽脫身,怕是陛下至今都沒想通,還需要提醒?
西梁王更是大笑不止,越發讓薛東昌莫名其妙。
半年後,集寵一身的玉妃暴病身亡,而宛貴妃……賜死。
死前宛貴妃哀哭不已,只將實在冤枉的話反覆說來,可那高高在上的男子半點不為所動,宛貴妃最終只好“以情動人”,可也只得到冷笑答覆而已。
“陛下,你何其忍心?臣妾畢竟為你育有長子。”貴妃終於拋出殺手鐧。
“宛氏,早在孤不讓你與大郎接近時,你就應當有自知之明,你做的事,孤隱忍不言,與情意無關,不過不想添亂而已,可你犯了孤的大忌!明知北原佃作意在挑撥我西梁與大隆不和,你竟敢隱瞞不報,為一己之私置君國不顧,你是有些小聰明,卻也是自作聰明,不要以為你出身宛氏孤就有所顧忌,別說孤不懼宛氏,你可想過宛氏有多少女兒?你之所為,孤對大郎無一隱瞞,便連他,都覺得你該當其罪。”
貴妃面如死灰。
“陛下,你可曾,有一些微,愛慕臣妾?”貴妃漲紅雙目。
“宛氏,你真是……想多了。”
絕情君王甩袖而去,無情的白綾,環繞上女人脆弱的玉頸。
香消玉殞時,蘭桂浮香裏。
虞灝西已經獨上危亭,近處有朱樓層檐,更遠處,是青峰疊幛。
一把靜置的瑤琴,古樸如沈睡多年。
懸腕,卻久久。
他終於,淒然一笑。
沒有知音,從來沒有,這一把琴,註定此生寂寞了。
有誰知道,偶爾時光,他還會將關於欺騙的往事念念不忘,最美好最愉悅,都在那女子強顏歡笑時處心積慮的一顰一笑裏,而她的絕決,最終戰勝了他的偏執。
我知道我是真的愛慕上了你,所以,此生無關,所以,各自安好。
夕陽斜照,拉下一個孤長的身影,而遠天,紅霓那樣燦爛。
——
在西梁玉妃暴病之前,大隆錦陽京的祟正坊,發生了一件血腥緋聞。
當日,是上祀節,因為虞沨微服私訪離京,旖景百無聊賴,帶著曉曉去流光河畔踏青賞景,老王妃與大長公主也極好興致地相約同行,兩家人其樂融融。
回府不久,旖景正在旁觀二郎與三郎對弈,曉曉纏著大郎射柳,忽聞晴空入稟,門前有個婦人帶一幼/童,聲稱是十年之前,王爺南巡時收的外室,那幼/童竟是王爺庶子!
晴空只覺震驚不已,王妃起初沒放在心上,竟然就任由子女四個在場旁聽了,頓時,院子裏一片肅靜,曉曉與弟弟們面面相覷,一時回不過神來——庶子這種存在,竟然也會在自家出現?
王妃第一反應當然是訛詐,卻不知什麽人才有這般膽量,大隆誰不清楚她家輔政王潔身自好,這手段也未免太淺陋了些?
可眼下暗湧不斷,越是蹊蹺之事才越要慎重。
王妃正要下令將那母子二人帶入,又有最新消息。
當娘的自刺府前,氣絕身亡,只希望楚王府收留骨肉!
番外之十二——“狡狐”琨二郎
十年之前,虞沨的確有過南巡,當時對北原的全面戰已經打響,卻有部份地方武將不服軍令,反對調任,那些人仗著父祖之功暗中勾結,企圖抵/制改革而繼續稱霸一方,其中也有楚王舊部被權欲熏心者拉攏,虞沨立意殺雞儆猴鎮懾圖謀不軌之輩,故而微服南下,收集逆黨違法亂律之證,拿的就是楚王舊部開刀,斬殺三名逆將,又將十餘候伯奪爵去職,鐵面果決與雷厲風行的手段,力鎮一眾心存饒幸蠢蠢欲動的逆行於萌芽之初。
別說當時輔政王身擔要任,就算是單純地體察民情、游山玩水,旖景也不會相信她家一諾千金潔身自好的王爺會趁南巡之機弄出這麽個外室庶子來。
那麽,這樁事件的發生只能是個陰謀。
可因事發突然,那女人又自絕身亡,王妃一時也把握不定事件之後究竟是哪方勢力操控,但唯一篤定的,堅決不是她起初以為訛詐冒認宗室血脈這麽簡單。
自稱與王爺有染的女人已經自殺,王妃就算要追問也沒了對象,那孩子不過九齡,問他自是也問不出什麽。
而堂堂輔政王也絕不會因為婦人自殺,就認下與自己毫無關系的“庶子”。
事情當真有些匪夷所思。
而當王妃聽說那婦人入京之後,四處打聽楚王府所在,可巧遇一禦史,問清內情後,“好心”領那遠途跋涉衣衫襤褸的母子二人來了祟正坊,更巧的是,這位禦史與一幫不滿稅制改革的勳貴朝臣來往頻繁,有他在場見證,輔政王固然不至於就此坐實“汙名”,這事卻也不是王府一手遮天就能掩蓋了,怕是眼下,坊間已有傳言四起。
王爺去了晉州,那千裏“尋親”的幼子喪母無依,是非真相不明之前,楚王妃怎麽也不可能置之不顧,當然要留那孩子暫住,一切待虞沨歸來再論。
旖景越想越覺疑惑,一時愁眉不展,也遲遲沒有決意。
而她的三子一女卻經過短時的驚疑“呆萌”,很快有了反應。
大郎虞珺雖才十二,卻歷來老成,這時自然率先出面擔當:“母妃稍安勿憂,待兒子前去問詢仔細。”
其實前不久,為了考較三個兒子德行,輔政王出了個頗為“刁鉆”的題目,三個兒子各有應對,大郎最為周全妥當,旖景這時也想再看大郎怎麽處理這事,當下允準。
二郎虞琨已經恢覆了吊兒郎當的戲謔模樣,毫無嚴慎,不當回事般笑道:“兒子也隨阿兄去前頭瞧瞧熱鬧。”
旖景:……
小兒子虞瑰和曉曉還是一貫的貼心,兩人上前,一邊一個傍著母妃坐下,就連勸慰的話都是一般無異,一個說:“母親切莫煩疑,必是有人心存不軌,父親決不會行此荒謬之事。”一個連忙附和:“娘,爹爹一定不會做對不住咱們的事兒,勢必小人作祟,娘可別為這事窩心,白白嘔氣一場,爹爹回來還不定怎麽心疼。”一個又緊跟頷首。
一雙子女這般認真為當爹的辯護,母上大人都覺得有些臉紅了。
旖景咳了一聲:“我當然信得過你們父王……好了,我這邊不需你們勸慰,到底出了人命,就怕你們曾祖母聽說後擔憂,快去開解老祖宗吧,話說得緩和些,我還要琢磨琢磨這後頭的圈套,遲些等處理妥當,再去交待。”
打發了三郎曉曉兩個,旖景又再沈思,那母子二人的出現既然並非訛詐,一定是有人指使,主謀一時難定,倒可從其最終目的逆流溯源。
眼下朝局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不光舊勳世宦,便有那科舉入仕的寒門士子也不乏貪欲圖權者,聖上身邊,就有不少挑唆是非屢進讒言!那麽,會不會有人企圖用這手段造成她與虞沨夫妻失和,衛國公府與楚王府徹底決裂?
旖景認為這個因素不能完全排除,雖然她對虞沨全心信任,這些年來,她家王爺的潔身自好也是有目共睹,無奈這世間,別說皇親宗室,包括勳貴名門,寵妾滅妻雖不占主流,全無侍妾者更加稀缺,他們夫妻二人一心一意情深不移是一回事,旁人會不會相信又是另一回事。
旖景雖沒太過在意,倒也隱約聽得一些言論,說的是她家王爺懼內,而她身為人妻卻倚仗家世多妒跋扈。
既然有這樣的傳言,那麽就有可能被人信以為真,企圖利用她的“妒嫉”心生事。
再兼那婦人如此絕決“以死為證”,只留下個懵懂可憐的幼子,倘若自己真是妒婦,她家王爺這回未免有口難辯。
這是一層可能,但成功機率甚罕,畢竟虞沨只是去晉州體察民情,不久便歸,倘若他毫不遲疑將那“庶子”交由大理寺追究冒詐宗室血脈之罪,就算自己肚子裏開了個陳醋作坊,也不會因此與虞沨決裂。
旖景實在不能相信有人當真會幼稚淺薄到如此地步。
如果並非這個原因,婦人為何自絕?旖景又再換了思路。
倘若婦人在生,只要被自己逼問,難免不會露出馬腳,更有可能主謀認為自己在妒火熏心下,幹脆就把這母子暗中處死,眼下憑她的身份地位,就算做出這類的事,世人也會寬容,外室原本就不是必然會受承認的存在,正室為保血脈純正將之根除也為民俗律法所容。
可是只留下一個毫無威脅的幼子,無論出於什麽樣的理由,自己也會等到虞沨歸來再行理論。
因為懵懂幼子毫無威脅,再兼還有政敵虎視眈眈……
旖景秀眉一挑,這就是說,當虞沨歸來得知此事後,就算為了證明清白,也會詔那幼童問話,而因為對方是一稚齡孩童,勢必疏於防備,總不可能審問這類私秘,還會讓親兵暗衛在場,更不可能會對一幼/童施以酷刑重枷。
對,那婦人之所以自絕的目的理應如此!
就是為了造成幼子與虞沨會面!
可一個九歲孩童又能有何威脅……刺殺?!
旖景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她深信,摒除一切不可能,唯一可能盡管匪夷所思卻往往就是真相。
緊跟著旖景又想起安瑾不久前的密信,關於西梁王寵幸的玉妃與她肖似的蹊蹺。
到了如今,時移日久事過境遷,旖景並不以為虞灝西還會如同當年那般偏執輕狂,他明知玉妃是北原降俘還留在身邊寵縱萬千,勢必有所圖謀,眼下北原覆滅指日可待,那人如果沒有徹底癲狂,決不會因為曾經執迷而致兩國結盟崩裂,使多年征奪功虧一簣。
西梁王忽然癲狂的機率甚小,更可能的是北原已有異動,他為察明真相而故意中計。
同樣,眼前發生的這一樁陰謀倘若不是大隆國內之因,勢必也是北原之計。
總之,在真相未明之前,裝作中計才是妥當之策。
旖景厘清因果,心中已有決斷,卻依然還是聽取了大兒子“勘察現場”後的意見:“那幼年看來並無異常,瘦弱體虛,兼受驚嚇只知啼哭,問他之話十有八九不能作答,可兒子也察驗過婦人屍身,綜合長史及審理正之見,認為此婦用利匕一刀斷己心脈,其果狠準絕實非普通婦弱,應為習武之人,此事諸多蹊蹺,兒子以為當寄書與父王詳說,並對幼年加強防範,萬不能使他得自由出入,待父王歸來再作處斷方為萬全。”
雖說大郎之見並不是那麽滴水不漏,不過他這樣的年齡,又沒有真正涉及政務,如此見解也確比普通同齡周道穩妥,旖景讚揚了兒子的細致沈著,再當他面,詔來晴空囑咐:“把那幼/童安置在前院客居,著仆婦小心看管,另囑暗衛盯防,切記不能讓他隨意走動……再令人暗中察探此母子二人由何入京,可有同行之人,如我所料不差,十有七八與西梁不無幹系,只千萬小心,莫露形跡,這事,我就交由珺兒你監管。”
因虞沨出行,灰渡隨其左右,不過眼下的楚王府當然遍布好手,看防一個孩子自然不會有任何疏漏,但王妃沒想到的是,就在這日當晚,就有兩人一明一暗“勇闖”客居,導致眾仆婦、暗衛苦不堪言。
一個是因為父王大人名譽無端受損實懷憤恨的長樂公主,一個是滿腹機心另有洞悉被長樂公主戲稱“狡狐”的虞二郎君。
時值月黑風高、萬籟俱靜時分,關睢苑裏王妃已經安歇,老王妃更是早早入眠,前宅客居,也至黑燈瞎火,不過奉令在前晝夜輪值的暗衛們仍然在隱身之處虎視眈眈,就見一人影,灑灑脫脫地踏著月色到了客院墻下,三兩下攀上一桃樹,身如飛燕般落於墻頭。
眾暗衛看清是三小郎君之一,一時不知是該阻止還是放任的好,因為王妃下令只讓他們盯緊客居的孩童,沒說不讓小主人進入……他們這麽一猶豫,就見小主人竟然蹊著二郎腿安安穩穩地在墻頭坐下了。
原來二郎是看見他家長姐帶著幾個戰戰兢兢的丫鬟挑著燈籠行來,一臉好笑地等著觀看一出鬧劇。
公主殿下滿面冰霜,而她帶的丫鬟,都是蘇漣和平樂郡主“打賞”的武婢,個個身手不凡。
負責看守客居的門房當然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家奴,不過一看闖門者是長樂公主也不敢阻撓,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肩膀上又挨了一拍,險些沒嚇得躺倒下去,好半響才看清是二郎——門房之所以能準確辨認,實因深知大郎與三郎做不出那飛檐走壁的行為。
門房又出了一背冷汗,他自認武藝不凡,二郎從天而降他卻茫然不知,這一驚也還罷了,關鍵是二郎遇上公主,今晚怕是不得安寧。
哪知,往常這對“一點即著”的姐弟倆,今天竟都成了好脾氣,沒打算鬧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寧。
雖然,二郎的話還是不那麽“和善”:“我說阿姐,你這是鬧哪樣,氣勢洶洶還帶著一幫打手,打算殺人滅口麽?”
曉曉咬一咬牙:“總比你鬼鬼祟祟的好,我今天不想和你鬧,正事要緊,你別礙手礙腳。”
二郎不服氣了:“你不鬼祟?有本事別趁黑燈瞎火呀,不就怕驚動了母妃麽,你那四肢發達的腦子能想出什麽辦法?該不會是嚴刑逼供吧。”
曉曉雖然被二郎說中了心中所圖,還被鄙視了一把,這時卻也不惱:“那婦人為何自絕?可見這孩子蹊蹺!我是怕母妃顧忌太多,幹脆先斬後奏,先逼出他背後是誰指使,把事情問個明明白白。”
“阿姐能想到那孩子蹊蹺,也算聰明了。”二郎卻拉了曉曉一把,兩人在旁壓低聲音嘀咕了一番。
曉曉居然就讓丫鬟們候在院外,轉身警告門房:“不要咋唬,我們會小心行事,都是為了大局,有益無害,母妃面前我自會交待,你這時閉緊嘴巴只作不察就好。”
公主殿下交待,又有諸多婢女虎視眈眈,門房也沒了辦法,又轉念一想,院子裏外遍布暗衛,也不怕這兩祖宗會有什麽閃失,反而鬧將開來有害無益,幹脆就奉令閉嘴,只在十餘步外小心註意著姐弟倆的行動,謹保不會發生意外。
二郎與曉曉到了臥房外頭,把窗戶紙捅了個窟窿,二郎就從懷裏掏出火折點燃一根迷香,探了進去,一邊壓低聲音:“掩住口鼻,這迷香我試過,其效甚烈,小心你反而中了毒,咱們得待一刻鐘後,當屋裏的小子睡死了,才好開窗通風後再進入。”
曉曉立即掩住了口鼻。
而臥房裏安臥軟榻的幼/童,這時眸中黯光一掠,不知塞了粒什麽藥丸到嘴裏,又再閉目、屏息。
番外之十三——苦逼的刺客
“吱呀”輕響,月色照入寂室,清風悄悄卷進,把那濃香拂散。
榻上幼/童似乎已陷昏睡,對放輕步伐入內的姐弟倆毫無察覺。
琨二郎半彎著腰,瞪大眼睛看了好一陣子幼/童的睡容,才伸手推了幾下榻上瘦弱的身子,見對方無知無覺,方才得意一笑:“怎樣,就說藥效不錯吧,真睡死過去了。”
“你到底想怎麽樣?”公主殿下似乎有些不耐,也靠近了幾步。
二郎從懷裏又掏弄出個藥瓶:“這是我從喬三郎那兒弄的啞藥,據說人一旦服用後即生高熱,喉嚨腫痛而致啞,連太醫都診不出蹊蹺來,以為是病癥。”就要強灌那幼/童口中。
“喬三那人最愛誇口,仔細被察覺,父王非得狠罰咱們不可。”曉曉一把拉住二郎。
“難道你還真想認這個庶弟不成?”二郎滿在不乎:“我就是替母妃出口惡氣,放心,這回喬三郎拍了胸口保證,絕對出不了岔子,到時他口不能言,生母又死了,誰也證明不了是否父王血脈,宗室血統哪能馬虎草率,最終也就是送去底下莊子養活。”
曉曉聽說這話似乎也動了心,二郎略略一掙就擺脫了阻撓,又再冷哼一聲:“若依我的性情,幹脆毒死他一了百了,免得母妃煩心,只做得太絕,就怕反而會讓母妃擔個不賢的惡名兒,喬三這回若還不靠譜,這藥毒不啞他,下回,我就用鴆毒,大不了一人做事一人當,就算我去長輩們跟前負荊請罪,也要為母妃除了這根肉中刺,我就不信,曾祖母與祖父會為一個來歷不明的外室孽障狠責我。”
一番折騰,二郎和曉曉離開,還不忘合上那扇窗戶。
腳步聲遠去,黑暗裏,幼/童才開始重重喘氣,他的胸口急速起伏,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果然還是那位狡計多端的虞灝西,幾乎準確洞悉北原謀士之計——
原來,當日那謀士提醒西廷王:“多年之前,臣下暗潛西梁,得聞一蹊蹺之事,都說那時的大君殿下傾慕故國蘇氏五娘,奈何大隆明宗賜婚,讓蘇氏嫁給虞沨,大君殿下仍然執迷,後得一婢,與蘇氏酷似,從而集寵一身,甚至大君欲娶之為夫人,為此還遭至月王後的不滿,可臣下卻留意到一事,蘇氏曾經被擄,而虞沨出使西梁時,大君府突然失火,鬧得封城禁關,後不久,蘇妃莫名就被解救,那位大君盛寵的侍妾卻染疾不治。”
謀士懷疑:“太多巧合與蹊蹺,故,臣下疑心當初蘇妃是被西梁王所擄,後來被虞沨救回,若真是如此,西梁王勢必不會因為一個酷似蘇妃者而動情,若證明此點,就能證明當初那位在西梁集寵一身的‘倩盼’實乃蘇妃,雖然美人計不成,但可將蘇妃再度擄掠,使其不知所蹤,虞沨當然會懷疑西梁王,兩人勢必生隙,說不定會造成兩國大動幹戈。”
“那要是西梁王中了美人計?”
“那多半就是臣下多疑了,倩盼確實存在並集寵一身,既然蘇妃當年被擄一事與西梁王無幹,虞沨也不會懷疑虞灝西而心生嫌隙,前計行不通,但只要讓虞灝西中計,可用後計。”
這位女俘實為北原謀士苦心尋得精心訓練的奸佃,潼城難保,她混進將軍府,恃機“色誘”獲寵,待得進入西梁後宮,便可楚心積慮施行間術,而西廷王刺殺大隆輔政王之計,也由此緊鑼密鼓地籌劃推進。
番外之十一——曾經滄海的遺憾
這一年,大京第一場冬雪紛揚而至後,西梁後宮卻是一片張燈結彩、花團錦簇,好些月來,沈寂卻並不消停的妃嬪們,從婉轉心機的模式迅速轉變成為爭奇鬥艷,翹首以待唯一的主人,英明神武的君王凱旋而歸。也終於,盼到了鸞駕回朝的大喜之日。
在一片喜慶沸騰裏,唯有三處殿堂冷冷清清。
芙蓉殿,因曾經集寵一身的慧嬪歿逝,就此哀淒,那些宮人有忠心不二的積蓄能量準備哭訴喊冤,力求將罪魁禍首宛妃置於死地,也有墻頭草,難免為前途擔憂,籌謀著重新擇主求庇。
秋棠殿,出身顯赫並育有王嗣的宛妃居然被孔奚臨下令軟禁,哀淒中更蘊怨憤無限,宛妃和她的心腹委屈不已又鬥志昂揚,力爭狡言善辯哭訴陳情,證明/慧嬪是咎由自取,在得順利過關的同時爭取把孔奚臨倒打一耙。
采薇殿,宛貴妃白衣勝雪、長發披肩,發不佩釵環,面不施脂粉,這是正要上演跪席待罪的戲碼。
宮人入內,臉上卻忍不住喜氣洋洋:“娘娘,陛下已經回宮,正在召見群臣,奴婢從秦公公那兒得知,陛下大安,無任何傷病,實乃天佑西梁,也不枉娘娘日夜求祈。”
宛貴妃輕睨一眼心腹,神情嚴肅:“把你臉上的愉悅給本宮收斂起來,慧嬪小產,傷及陛下子嗣,都是本宮疏忽大意的過錯,你還笑得出?”
呵退宮人後,宛貴妃自己卻掩不住得意,唇角輕輕一卷。
這回陛下親征,還真是天賜良機,否則她縱有百計千策,也不敢輕易實施。
她是宛氏庶支嫡女,論身份,要比堂妹低了一頭,奈何她更有運數,率先育下大王子,母憑子貴,原本以為會成六宮之主,哪知最終止步於貴妃之位,她如何心甘?更別說堂妹竟然也得一子,直接威脅兒子將來奪儲,她實在不能心安。
慧嬪雖出身不顯,卻有傾城之色,集寵一身,她若再生下王子,只能讓爭奪越加激烈混亂。
好在堂妹愚鈍自大,兩三句挑撥,就激得她出手教訓慧嬪,存心使其小產。
更好的是這回出面懲治堂妹的“惡人”是孔奚臨,宛貴妃更是不用擔待半點責任,如果沒有孔奚臨在前,她難免會處兩難之境,處治了宛妃會被族人責罵,置之不理又發愁在陛下面前難以交待,這回可好,簡直就是不廢吹灰之力,便一石數鳥。
姓孔的既然敢軟禁宛妃,勢必出自陛下重懲之意,宛妃這回,就算留得一條性命,也只能幽居終身,沒了她這個母妃,二王子何足為懼?族人也會掂量,宛氏已經賠了一個女兒,唯有將厚望寄予她的身上。
只要她再行賢良之舉,悔失職之過,小心謹慎不要觸動陛下痛失寵妃與子嗣的怒火,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這時,趁冰雪未融、冷風刺骨,在殿前跪席待罪,受上一些皮肉之苦而已。
宛貴妃毫不懷疑君王處理完政務後,會來她的采薇殿,她可是妃嬪之首,大王子的生母,在慧嬪之前也曾集寵一身,這時的她年華未老風韻仍盛,又歷來謹慎溫婉毫無過失,她堅信自己在君上心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宛妃已註定失勢,君上即使為了安撫宛氏,也要厚待於她。
哪知這一跪,及到天光晦沈夜深人靜!
宛貴妃終於支撐不住,只覺渾身血液有如凍固,意識都模糊起來,才下令陪跪的心腹暗暗打探君上去向。
得到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娘娘,秦公公告之……陛下從潼城帶回一女,據聞是北原降俘,竟然,竟然……安置在了闌珊殿……陛下也在闌珊殿留宿……”
宛貴妃目瞪口呆,闌珊殿,便是王嗣都被嚴禁不得踏入一步,居然被一賤婢……
宮人再添一道霹靂:“秦公公還說,那降俘女婢,與倩盼娘子十分肖似。”
這堅決是比慧嬪更有威脅的存在!宛貴妃只覺胸口鮮血翻湧,兩眼漆黑,在昏厥之前,卻還不忘叮囑:“萬萬不能驚動陛下。”
闌珊殿中,燈火搖紅,金帳之內一片歡好郁息,那柔弱無骨的女子癱軟在男子**的胸膛上,氣息裏尚餘嬌/喘,雙目更如盈盈秋波。
“這處殿堂,你可喜歡?”削尖的下頷抵在柔軟的發頂,慵懶的君王語音繾綣,仿那情/欲還未淡去,只眼睛裏,一片明顯的森涼。
“婢妾卑微之身,能蒙君寵已為萬幸,實不敢再當如此榮華之所。”
虞灝西輕輕一笑,有若深淵的眼底就像長出荊棘一般:“以後莫再以婢自稱,孤明日就封你為……妃位可好?賜號,玉妃。”
於是次日,整個西梁後宮好比發生了一場地動,人人皆聞一介降俘居然被封妃位,並賜住眾人不敢企及的闌珊殿,自是憤憤不平,惜現下,西梁諸多顯貴完全被虞灝西鎮服,對後宮之事不敢饒舌多嘴,便連宛氏,既不敢為宛妃求情,更不敢質疑君上“重色”,沒有家族援助,女人們也就只能憤憤不平而已。
又過數日,眾嬪妃終於陸續聽說了玉妃肖似倩盼一事,就連憤憤不平都失去了興趣——當年那倩盼,可是險些當王後的人,可惜命薄,君上為她,以致後位虛懸,可見其隆寵無人堪比,這玉妃命好,誰讓肖似倩盼呢?
只有少數知道真相的人頗覺訥罕,比如金元公主,又比如孔小五。
可這兩個也算深悉君上脾性,知道有些話不能多問,尤其孔小五,當年他無奈之下被蘇妃要脅得瞞天過海,至今仍然忐忑,生怕“罪行敗露”遭到“恩斷義絕”“事後清算”,雖情知君上絕無可能當真被個肖似之人迷惑心志,也只當置之不聞。
大覺敏感之人是安瑾,難免擔憂這個執意妄為的君上又有什麽不良企圖,一封密信,急送大隆,千叮萬囑自家嫂嫂要小心防備。
金元公主也為這事專程請教了薛國相,得到“放心”二字,倒便擱放下來。
玉妃就這麽成為西梁臣民嘖舌驚嘆的寵妃,以及宛貴妃心頭那根無比尖銳的利刺。
一時間,關於玉妃如何受寵的傳說每日都有新聞——君上竟然讓王子們每日拜省玉妃,這可是貴妃都沒有的榮耀!誰不知道,貴妃雖為大王子生母,可除卻年節禮祭,不能私見;哲津部進貢的寶物鮫珠冠,被君上賜給了玉妃;新歲禮君上攜玉妃詔見群臣;君上又帶玉妃出巡了;玉妃愛音律,君上為此親譜樂章。
一時間,誰都不會懷疑倘若玉妃得子,將來勢必封後。
可惜,玉妃作為佃作,早飲下絕嗣藥。當然,傳出來的理由是玉妃身為北原俘婢時,被家主下藥。
玉妃不能有孕,於是西梁王打算將宛妃所出二王子記在玉妃名下,並特允其親自教養。
宛貴妃總算坐不住了,她決定冒險動手根除威脅,於是開始收買玉妃身邊宮人。
終於讓她“打探”到,玉妃竟然是北原佃作,仗寵收買宮人與外界佃作勾通,而北原人正在策劃刺殺大隆輔政王,此計陰險狠辣,卻大有成功之機,待大隆帝君親政而息戰,再由玉妃進言陛下停戰,以為北原西廷爭取茍延殘喘之機。
宛貴妃長籲口氣,事情很簡單,她只要靜觀其變,待大隆輔政王遇刺而亡之時,將玉妃身為佃作證據呈上,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必須要當東華公主面呈,東華公主與大隆輔政王兄妹和睦,哪裏能忍玉妃這個敵國幫兇,倘若陛下“重色”而置國政不顧,東華公主勢必不肯罷休,為兩國邦交,陛下也只能懲治玉妃。
為何不在這時揭露?很簡單,宛貴妃手中只有一封從玉妃處盜得未及焚毀的密函,這時就算呈上去,玉妃也可狡言是被汙陷,極有可能脫身,只有當輔政王身死!惡果造成,才能致玉妃無翻身之境。
自作聰明的貴妃根本沒有料到,她的反應早在玉妃掌握。
做為北原悉心培養的佃作,玉妃當然心思深沈,她對西梁後宮的情形不說了如指掌,也知之五六,早聽說西梁後位空懸,宛姓二妃出身尊貴皆育王嗣,勢必有所企圖,當出她這麽一位寵妃,哪能甘心失寵而居其下?
讓玉妃趁心如願的是,宛貴妃果然城府深沈,自己奉上這麽一個要命的把柄,她勢必會善加利用爭取一刀斃命。
可是呢,當輔政王遇刺,宛貴妃當東華公主之面發難,玉妃自然會喊冤,抵死不認,反稱宛氏為陷她於死而生毒計,刺殺輔政王之事是宛氏所為。
當然,玉妃毫不懷疑西梁王為了兩國邦交會殺她以作交待,但她的任務僅只是在東華公主的心裏埋下一粒懷疑的種子。
此計本來就有陷井,宛貴妃自作聰明以為待輔政王死就能陷她於萬劫不覆,卻沒料到,北原王早有謀劃,那個刺客,與宛氏不無關系,正是被宛貴妃兄長因“機緣巧合”而救,好心送往大隆的母子二人。
東華公主只要留心一察,不難發覺蹊蹺。
而已經潛入公主府的佃作到此時就能發生作用,說服東華相信是西梁王一心維庇宛貴妃,才殺她這個降俘交待。
當然,如果西梁王當真重色輕國,那就更好辦了。
玉妃早有為國捐軀之意,她的父母家人,都是死在西梁軍的鐵騎刀劍之下,此仇不共戴天。
可這位烈性女子萬萬想不到的是,所有一切,盡在虞灝西掌握。
當宛貴妃一得到玉妃“勾結敵國”的書證之時,不出一刻,虞灝西就知道了所謂密函的詳細內容。
當然,他也完全洞悉了北原人的奸計。
時值春花浪漫、黃鶯鳴翠的大好時節,西梁王將那“密函”於春光明媚裏細細看來,大笑擊案,一旁薛東昌、孔奚臨疑惑不解,好容易盼得“密函”一觀。
薛東昌不明所以,在聽君上詳細解釋後才扶額驚嘆:“北原蠻子居然有這般玲瓏心腸,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孔奚臨冷哼一聲:“也就只能對付你這般四肢發達的貨色才有效用。”
這邊西梁王卻已經讓人研墨,修書一封速遞正在微服私仿了解稅制改革是否有益百姓的輔政王,卻只有寥寥一句:“王爺當心,令郎殺你來了。”
楞頭楞腦的薛東昌又再問道:“陛下是否應當再與楚王妃寄書提醒?”
孔奚臨再度冷哼,那話卻沒出口:憑蘇妃的智計,哪能真被這般淺陋之謀算計,那女人可是連我都能要脅住的,當初她怎麽脫身,怕是陛下至今都沒想通,還需要提醒?
西梁王更是大笑不止,越發讓薛東昌莫名其妙。
半年後,集寵一身的玉妃暴病身亡,而宛貴妃……賜死。
死前宛貴妃哀哭不已,只將實在冤枉的話反覆說來,可那高高在上的男子半點不為所動,宛貴妃最終只好“以情動人”,可也只得到冷笑答覆而已。
“陛下,你何其忍心?臣妾畢竟為你育有長子。”貴妃終於拋出殺手鐧。
“宛氏,早在孤不讓你與大郎接近時,你就應當有自知之明,你做的事,孤隱忍不言,與情意無關,不過不想添亂而已,可你犯了孤的大忌!明知北原佃作意在挑撥我西梁與大隆不和,你竟敢隱瞞不報,為一己之私置君國不顧,你是有些小聰明,卻也是自作聰明,不要以為你出身宛氏孤就有所顧忌,別說孤不懼宛氏,你可想過宛氏有多少女兒?你之所為,孤對大郎無一隱瞞,便連他,都覺得你該當其罪。”
貴妃面如死灰。
“陛下,你可曾,有一些微,愛慕臣妾?”貴妃漲紅雙目。
“宛氏,你真是……想多了。”
絕情君王甩袖而去,無情的白綾,環繞上女人脆弱的玉頸。
香消玉殞時,蘭桂浮香裏。
虞灝西已經獨上危亭,近處有朱樓層檐,更遠處,是青峰疊幛。
一把靜置的瑤琴,古樸如沈睡多年。
懸腕,卻久久。
他終於,淒然一笑。
沒有知音,從來沒有,這一把琴,註定此生寂寞了。
有誰知道,偶爾時光,他還會將關於欺騙的往事念念不忘,最美好最愉悅,都在那女子強顏歡笑時處心積慮的一顰一笑裏,而她的絕決,最終戰勝了他的偏執。
我知道我是真的愛慕上了你,所以,此生無關,所以,各自安好。
夕陽斜照,拉下一個孤長的身影,而遠天,紅霓那樣燦爛。
——
在西梁玉妃暴病之前,大隆錦陽京的祟正坊,發生了一件血腥緋聞。
當日,是上祀節,因為虞沨微服私訪離京,旖景百無聊賴,帶著曉曉去流光河畔踏青賞景,老王妃與大長公主也極好興致地相約同行,兩家人其樂融融。
回府不久,旖景正在旁觀二郎與三郎對弈,曉曉纏著大郎射柳,忽聞晴空入稟,門前有個婦人帶一幼/童,聲稱是十年之前,王爺南巡時收的外室,那幼/童竟是王爺庶子!
晴空只覺震驚不已,王妃起初沒放在心上,竟然就任由子女四個在場旁聽了,頓時,院子裏一片肅靜,曉曉與弟弟們面面相覷,一時回不過神來——庶子這種存在,竟然也會在自家出現?
王妃第一反應當然是訛詐,卻不知什麽人才有這般膽量,大隆誰不清楚她家輔政王潔身自好,這手段也未免太淺陋了些?
可眼下暗湧不斷,越是蹊蹺之事才越要慎重。
王妃正要下令將那母子二人帶入,又有最新消息。
當娘的自刺府前,氣絕身亡,只希望楚王府收留骨肉!
番外之十二——“狡狐”琨二郎
十年之前,虞沨的確有過南巡,當時對北原的全面戰已經打響,卻有部份地方武將不服軍令,反對調任,那些人仗著父祖之功暗中勾結,企圖抵/制改革而繼續稱霸一方,其中也有楚王舊部被權欲熏心者拉攏,虞沨立意殺雞儆猴鎮懾圖謀不軌之輩,故而微服南下,收集逆黨違法亂律之證,拿的就是楚王舊部開刀,斬殺三名逆將,又將十餘候伯奪爵去職,鐵面果決與雷厲風行的手段,力鎮一眾心存饒幸蠢蠢欲動的逆行於萌芽之初。
別說當時輔政王身擔要任,就算是單純地體察民情、游山玩水,旖景也不會相信她家一諾千金潔身自好的王爺會趁南巡之機弄出這麽個外室庶子來。
那麽,這樁事件的發生只能是個陰謀。
可因事發突然,那女人又自絕身亡,王妃一時也把握不定事件之後究竟是哪方勢力操控,但唯一篤定的,堅決不是她起初以為訛詐冒認宗室血脈這麽簡單。
自稱與王爺有染的女人已經自殺,王妃就算要追問也沒了對象,那孩子不過九齡,問他自是也問不出什麽。
而堂堂輔政王也絕不會因為婦人自殺,就認下與自己毫無關系的“庶子”。
事情當真有些匪夷所思。
而當王妃聽說那婦人入京之後,四處打聽楚王府所在,可巧遇一禦史,問清內情後,“好心”領那遠途跋涉衣衫襤褸的母子二人來了祟正坊,更巧的是,這位禦史與一幫不滿稅制改革的勳貴朝臣來往頻繁,有他在場見證,輔政王固然不至於就此坐實“汙名”,這事卻也不是王府一手遮天就能掩蓋了,怕是眼下,坊間已有傳言四起。
王爺去了晉州,那千裏“尋親”的幼子喪母無依,是非真相不明之前,楚王妃怎麽也不可能置之不顧,當然要留那孩子暫住,一切待虞沨歸來再論。
旖景越想越覺疑惑,一時愁眉不展,也遲遲沒有決意。
而她的三子一女卻經過短時的驚疑“呆萌”,很快有了反應。
大郎虞珺雖才十二,卻歷來老成,這時自然率先出面擔當:“母妃稍安勿憂,待兒子前去問詢仔細。”
其實前不久,為了考較三個兒子德行,輔政王出了個頗為“刁鉆”的題目,三個兒子各有應對,大郎最為周全妥當,旖景這時也想再看大郎怎麽處理這事,當下允準。
二郎虞琨已經恢覆了吊兒郎當的戲謔模樣,毫無嚴慎,不當回事般笑道:“兒子也隨阿兄去前頭瞧瞧熱鬧。”
旖景:……
小兒子虞瑰和曉曉還是一貫的貼心,兩人上前,一邊一個傍著母妃坐下,就連勸慰的話都是一般無異,一個說:“母親切莫煩疑,必是有人心存不軌,父親決不會行此荒謬之事。”一個連忙附和:“娘,爹爹一定不會做對不住咱們的事兒,勢必小人作祟,娘可別為這事窩心,白白嘔氣一場,爹爹回來還不定怎麽心疼。”一個又緊跟頷首。
一雙子女這般認真為當爹的辯護,母上大人都覺得有些臉紅了。
旖景咳了一聲:“我當然信得過你們父王……好了,我這邊不需你們勸慰,到底出了人命,就怕你們曾祖母聽說後擔憂,快去開解老祖宗吧,話說得緩和些,我還要琢磨琢磨這後頭的圈套,遲些等處理妥當,再去交待。”
打發了三郎曉曉兩個,旖景又再沈思,那母子二人的出現既然並非訛詐,一定是有人指使,主謀一時難定,倒可從其最終目的逆流溯源。
眼下朝局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不光舊勳世宦,便有那科舉入仕的寒門士子也不乏貪欲圖權者,聖上身邊,就有不少挑唆是非屢進讒言!那麽,會不會有人企圖用這手段造成她與虞沨夫妻失和,衛國公府與楚王府徹底決裂?
旖景認為這個因素不能完全排除,雖然她對虞沨全心信任,這些年來,她家王爺的潔身自好也是有目共睹,無奈這世間,別說皇親宗室,包括勳貴名門,寵妾滅妻雖不占主流,全無侍妾者更加稀缺,他們夫妻二人一心一意情深不移是一回事,旁人會不會相信又是另一回事。
旖景雖沒太過在意,倒也隱約聽得一些言論,說的是她家王爺懼內,而她身為人妻卻倚仗家世多妒跋扈。
既然有這樣的傳言,那麽就有可能被人信以為真,企圖利用她的“妒嫉”心生事。
再兼那婦人如此絕決“以死為證”,只留下個懵懂可憐的幼子,倘若自己真是妒婦,她家王爺這回未免有口難辯。
這是一層可能,但成功機率甚罕,畢竟虞沨只是去晉州體察民情,不久便歸,倘若他毫不遲疑將那“庶子”交由大理寺追究冒詐宗室血脈之罪,就算自己肚子裏開了個陳醋作坊,也不會因此與虞沨決裂。
旖景實在不能相信有人當真會幼稚淺薄到如此地步。
如果並非這個原因,婦人為何自絕?旖景又再換了思路。
倘若婦人在生,只要被自己逼問,難免不會露出馬腳,更有可能主謀認為自己在妒火熏心下,幹脆就把這母子暗中處死,眼下憑她的身份地位,就算做出這類的事,世人也會寬容,外室原本就不是必然會受承認的存在,正室為保血脈純正將之根除也為民俗律法所容。
可是只留下一個毫無威脅的幼子,無論出於什麽樣的理由,自己也會等到虞沨歸來再行理論。
因為懵懂幼子毫無威脅,再兼還有政敵虎視眈眈……
旖景秀眉一挑,這就是說,當虞沨歸來得知此事後,就算為了證明清白,也會詔那幼童問話,而因為對方是一稚齡孩童,勢必疏於防備,總不可能審問這類私秘,還會讓親兵暗衛在場,更不可能會對一幼/童施以酷刑重枷。
對,那婦人之所以自絕的目的理應如此!
就是為了造成幼子與虞沨會面!
可一個九歲孩童又能有何威脅……刺殺?!
旖景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她深信,摒除一切不可能,唯一可能盡管匪夷所思卻往往就是真相。
緊跟著旖景又想起安瑾不久前的密信,關於西梁王寵幸的玉妃與她肖似的蹊蹺。
到了如今,時移日久事過境遷,旖景並不以為虞灝西還會如同當年那般偏執輕狂,他明知玉妃是北原降俘還留在身邊寵縱萬千,勢必有所圖謀,眼下北原覆滅指日可待,那人如果沒有徹底癲狂,決不會因為曾經執迷而致兩國結盟崩裂,使多年征奪功虧一簣。
西梁王忽然癲狂的機率甚小,更可能的是北原已有異動,他為察明真相而故意中計。
同樣,眼前發生的這一樁陰謀倘若不是大隆國內之因,勢必也是北原之計。
總之,在真相未明之前,裝作中計才是妥當之策。
旖景厘清因果,心中已有決斷,卻依然還是聽取了大兒子“勘察現場”後的意見:“那幼年看來並無異常,瘦弱體虛,兼受驚嚇只知啼哭,問他之話十有八九不能作答,可兒子也察驗過婦人屍身,綜合長史及審理正之見,認為此婦用利匕一刀斷己心脈,其果狠準絕實非普通婦弱,應為習武之人,此事諸多蹊蹺,兒子以為當寄書與父王詳說,並對幼年加強防範,萬不能使他得自由出入,待父王歸來再作處斷方為萬全。”
雖說大郎之見並不是那麽滴水不漏,不過他這樣的年齡,又沒有真正涉及政務,如此見解也確比普通同齡周道穩妥,旖景讚揚了兒子的細致沈著,再當他面,詔來晴空囑咐:“把那幼/童安置在前院客居,著仆婦小心看管,另囑暗衛盯防,切記不能讓他隨意走動……再令人暗中察探此母子二人由何入京,可有同行之人,如我所料不差,十有七八與西梁不無幹系,只千萬小心,莫露形跡,這事,我就交由珺兒你監管。”
因虞沨出行,灰渡隨其左右,不過眼下的楚王府當然遍布好手,看防一個孩子自然不會有任何疏漏,但王妃沒想到的是,就在這日當晚,就有兩人一明一暗“勇闖”客居,導致眾仆婦、暗衛苦不堪言。
一個是因為父王大人名譽無端受損實懷憤恨的長樂公主,一個是滿腹機心另有洞悉被長樂公主戲稱“狡狐”的虞二郎君。
時值月黑風高、萬籟俱靜時分,關睢苑裏王妃已經安歇,老王妃更是早早入眠,前宅客居,也至黑燈瞎火,不過奉令在前晝夜輪值的暗衛們仍然在隱身之處虎視眈眈,就見一人影,灑灑脫脫地踏著月色到了客院墻下,三兩下攀上一桃樹,身如飛燕般落於墻頭。
眾暗衛看清是三小郎君之一,一時不知是該阻止還是放任的好,因為王妃下令只讓他們盯緊客居的孩童,沒說不讓小主人進入……他們這麽一猶豫,就見小主人竟然蹊著二郎腿安安穩穩地在墻頭坐下了。
原來二郎是看見他家長姐帶著幾個戰戰兢兢的丫鬟挑著燈籠行來,一臉好笑地等著觀看一出鬧劇。
公主殿下滿面冰霜,而她帶的丫鬟,都是蘇漣和平樂郡主“打賞”的武婢,個個身手不凡。
負責看守客居的門房當然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家奴,不過一看闖門者是長樂公主也不敢阻撓,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肩膀上又挨了一拍,險些沒嚇得躺倒下去,好半響才看清是二郎——門房之所以能準確辨認,實因深知大郎與三郎做不出那飛檐走壁的行為。
門房又出了一背冷汗,他自認武藝不凡,二郎從天而降他卻茫然不知,這一驚也還罷了,關鍵是二郎遇上公主,今晚怕是不得安寧。
哪知,往常這對“一點即著”的姐弟倆,今天竟都成了好脾氣,沒打算鬧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寧。
雖然,二郎的話還是不那麽“和善”:“我說阿姐,你這是鬧哪樣,氣勢洶洶還帶著一幫打手,打算殺人滅口麽?”
曉曉咬一咬牙:“總比你鬼鬼祟祟的好,我今天不想和你鬧,正事要緊,你別礙手礙腳。”
二郎不服氣了:“你不鬼祟?有本事別趁黑燈瞎火呀,不就怕驚動了母妃麽,你那四肢發達的腦子能想出什麽辦法?該不會是嚴刑逼供吧。”
曉曉雖然被二郎說中了心中所圖,還被鄙視了一把,這時卻也不惱:“那婦人為何自絕?可見這孩子蹊蹺!我是怕母妃顧忌太多,幹脆先斬後奏,先逼出他背後是誰指使,把事情問個明明白白。”
“阿姐能想到那孩子蹊蹺,也算聰明了。”二郎卻拉了曉曉一把,兩人在旁壓低聲音嘀咕了一番。
曉曉居然就讓丫鬟們候在院外,轉身警告門房:“不要咋唬,我們會小心行事,都是為了大局,有益無害,母妃面前我自會交待,你這時閉緊嘴巴只作不察就好。”
公主殿下交待,又有諸多婢女虎視眈眈,門房也沒了辦法,又轉念一想,院子裏外遍布暗衛,也不怕這兩祖宗會有什麽閃失,反而鬧將開來有害無益,幹脆就奉令閉嘴,只在十餘步外小心註意著姐弟倆的行動,謹保不會發生意外。
二郎與曉曉到了臥房外頭,把窗戶紙捅了個窟窿,二郎就從懷裏掏出火折點燃一根迷香,探了進去,一邊壓低聲音:“掩住口鼻,這迷香我試過,其效甚烈,小心你反而中了毒,咱們得待一刻鐘後,當屋裏的小子睡死了,才好開窗通風後再進入。”
曉曉立即掩住了口鼻。
而臥房裏安臥軟榻的幼/童,這時眸中黯光一掠,不知塞了粒什麽藥丸到嘴裏,又再閉目、屏息。
番外之十三——苦逼的刺客
“吱呀”輕響,月色照入寂室,清風悄悄卷進,把那濃香拂散。
榻上幼/童似乎已陷昏睡,對放輕步伐入內的姐弟倆毫無察覺。
琨二郎半彎著腰,瞪大眼睛看了好一陣子幼/童的睡容,才伸手推了幾下榻上瘦弱的身子,見對方無知無覺,方才得意一笑:“怎樣,就說藥效不錯吧,真睡死過去了。”
“你到底想怎麽樣?”公主殿下似乎有些不耐,也靠近了幾步。
二郎從懷裏又掏弄出個藥瓶:“這是我從喬三郎那兒弄的啞藥,據說人一旦服用後即生高熱,喉嚨腫痛而致啞,連太醫都診不出蹊蹺來,以為是病癥。”就要強灌那幼/童口中。
“喬三那人最愛誇口,仔細被察覺,父王非得狠罰咱們不可。”曉曉一把拉住二郎。
“難道你還真想認這個庶弟不成?”二郎滿在不乎:“我就是替母妃出口惡氣,放心,這回喬三郎拍了胸口保證,絕對出不了岔子,到時他口不能言,生母又死了,誰也證明不了是否父王血脈,宗室血統哪能馬虎草率,最終也就是送去底下莊子養活。”
曉曉聽說這話似乎也動了心,二郎略略一掙就擺脫了阻撓,又再冷哼一聲:“若依我的性情,幹脆毒死他一了百了,免得母妃煩心,只做得太絕,就怕反而會讓母妃擔個不賢的惡名兒,喬三這回若還不靠譜,這藥毒不啞他,下回,我就用鴆毒,大不了一人做事一人當,就算我去長輩們跟前負荊請罪,也要為母妃除了這根肉中刺,我就不信,曾祖母與祖父會為一個來歷不明的外室孽障狠責我。”
一番折騰,二郎和曉曉離開,還不忘合上那扇窗戶。
腳步聲遠去,黑暗裏,幼/童才開始重重喘氣,他的胸口急速起伏,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